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以思想道德修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各个时间段开设很有必要,有利于实现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各个时间段开设很有必要,有利于实现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目标。“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国家的方针、政策,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提升“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可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一、“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理论知识浅薄
由于思政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在校学生,其中又包含五门必修课程,所需要教师数量相应较多。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扩招,师资数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其结果是高校会招聘一部分对口专业应届毕业生甚至相近专业毕业生。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会普遍存在着教学经验缺乏且理论知识薄弱的困境。“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及时更新,扎实的理论功底将是对新入职教师的一大挑战。同时,多数教师研究的只是部分领域的知识,对整个教材体系的把握还不到位,不能及时更新所需知识,导致理论知识不能满足所教授课程的需要。
2.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基础”课程,一般教师都会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方式,部分教师甚至完全依照课本进行讲述。灌输式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动地接受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促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偏见,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这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及,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微信、QQ、微博等交流平台,慕课、各大高校精品在线课程等线上授课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网站,这些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纷纷吸引着学生的眼球,都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迫切需要做出改变。
(二)学生方面
1.功利心较强,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大学生存在“重物质、轻知识”的错误的功利思想倾向。“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更侧重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内在的健康发展。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味追求物质、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倾向,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大学生存在“重专业课、轻公共课”的错误功利思想倾向。进入大学之后,每位学生都选择了相应的专业,做出规划,甚至很多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提前规划好自己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受错误的功利思想的意识形态影响,他们认为专业课最实用也最重要,而对公共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课,而不重视公共课的学习。因此,作为公共课的“基础”课程,虽是必修课,但学生仍抱着“60 分万岁”的心态进行学习,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敷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部分大学生存在“重速效、轻积累”的错误功利思想倾向。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追捧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凡事都追求“快”,大学校园里也流行起了“快餐文化”。这导致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追求见效快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这种追求速效的思想是与学习的规律相矛盾的,是不适合用知识的学习,也降低了大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2.专业背景存在差异,汲取知识能力程度不一
首先,文理科不同知识背景下的学生对“基础”课知识的理解程度差异性较大。理工科学生受理科思维影响,更偏向的是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理解起来较困难。又因课时有限,教师无法为学生全面细致的讲解所有内容,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理工科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起来更为吃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课堂的实效性。
其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又会有所不同。例如,艺术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相对更低,理解“基础”课程的理论部分更加有难度。
文章来源:《基础医学与临床》 网址: http://www.jcyxylczz.cn/qikandaodu/2021/062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