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论文_鼻内针刺对兔变态反应性鼻炎模型鼻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3.1 模型建立: 3.2 实验干预措施: 3.3 行为学评分: 3.4 标本获取: 3.5 鼻黏膜病理观察及TRPV1、S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4.统计
文章目录
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与分组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3.1 模型建立:
3.2 实验干预措施:
3.3 行为学评分:
3.4 标本获取:
3.5 鼻黏膜病理观察及TRPV1、S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行为学变化
2.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家兔模型血常规的影响
3.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家兔模型血清Ig E的影响
4.鼻黏膜中病理组织学变化
5.各组鼻黏膜中TRPV1及SP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5.1 TRPV1:
5.2 P物质(SP):
讨论
文章摘要:目的通过鼻内针刺明确鼻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并通过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P物质(SP)轴在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其可能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及氢氧化铝凝胶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25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假针刺组、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每组各5只。观察鼻内针刺对动物行为学、鼻黏膜病理学及动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Ig E含量影响,采用HE染色法明确鼻黏膜EOS的分布,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鼻黏膜及TRPV1及SP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行为学计分下降不明显,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行为学计分有下降趋势,鼻内针刺组下降程度更显著。血常规中EOS计数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EOS计数稍增多但差别无显著性(P>0.05);鼻内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EOS计数有减少趋势,差别也无显著性(P>0.05)。ELISA法检测Ig E发现,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Ig E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假针刺组血清中Ig E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针刺外迎香组和鼻内针刺组血清Ig E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但鼻内针刺组血清Ig E含量较针刺外迎香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假针刺组EOS浸润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组EOS浸润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假针刺组鼻黏膜TRPV1及SP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组TRPV1、SP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针刺可以通过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的趋化及血清中Ig E含量来缓解变应性鼻炎模型的鼻部症状。
文章关键词:
文章来源:《基础医学与临床》 网址: http://www.jcyxylczz.cn/qikandaodu/2021/1001/608.html